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学习园地

首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引入第三方评估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9-12-11

  全国人大常委会25日下午召开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专家评估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出席会议,听取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评估项目进展情况介绍和专家意见建议并讲话。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安排,今年年初,全国人大环资委委托中国工程院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评估研究工作,首次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中引入第三方评估。

3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召开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专家评估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出席会议并讲话。 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座谈会上,李晓红、钱易、侯立安、曲久辉、任南琪、彭永臻、郝芳华、张晓健等专家,分别从各自专业角度就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评估作了发言。栗战书边听边记,并和执法检查组成员一道同专家讨论交流。

栗战书说,全国人大常委会把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作为今年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用实际行动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和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各项决策部署,打好碧水保卫战,进而推动打好整个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生态环境质量这块短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栗战书指出,在执法检查中引入第三方对法律实施情况和效果开展评估,对常委会监督工作来说还是第一次,也是一次探索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通过借用“外脑”,更多采用数据化、精准化的监督方式,为执法检查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参考,推动人大监督工作提质增效。二是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客观性、权威性,用更加客观、中立的视角,去审视、评价法律实施情况和各地区各部门工作,使人大监督更有力度、更具权威。三是把立法工作和监督工作有效结合起来,评估既是对法律执行情况的评价,也是对立法质量的检测,可以促进法律制度健全完善、有效实施。

栗战书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和各位专家的评估意见,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把评估结果运用到执法检查中,进一步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人大监督工作中将继续积极探索,更加注重引入第三方力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主持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丁仲礼出席会议。

作为今年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将如何进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25日召开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启动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发挥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推动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此次执法检查由栗战书委员长任组长,分成4个检查小组赴8个省份进行实地检查,同时委托其他省级人大常委会进行自查,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

栗战书强调,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碧水保卫战是必须啃下的一块硬骨头。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行动,也是常委会2019年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这次执法检查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抓住重点,以点带面,重点检查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情况,检查政府法定职责落实情况,检查法律制度贯彻实施情况,推动水污染防治法全面有效实施。要切实增强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要严格依法履行职权,切实担负起法定职责,敢于动真碰硬,真正形成监督的压力。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法律查找和分析问题,找准抓住影响法律实施、制约工作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对症下药,切实推动解决。三要探索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引入第三方力量,增加随机抽查比例,完善重点污染源“清单式”抽查,使执法检查更具力度、更有实效。四要坚持求真务实、不务虚功,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听取基层声音,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