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大刊物->黄石人大->2008年第一期

(视察与调查)关于我市2006年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      时间: 2018-11-21

 

关于我市2006年上级转移支付资金

使用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近几年来,中央、省财政通过增值税、消费税实行共享收入,逐步提高了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并将集中的财力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对下级财政进行补助。转移支付从过去的工资性转移支付为主到现在全方位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内容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县市的财力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针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断增长以及使用和管理的实际情况,10月下旬,我们专程到财政局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6年中央、省对我市转移支付的基本情况

2006年,中央、省对我市转移支付计六大类、三十九项,总金额71999万元。其中,市区17055万元、大冶市27182万元、阳新县27762万元;按照大类分,主要分为:

1、均衡性转移支付3483万元。这部分转移支付反映的是省对我市的困难补助。

2、激励性转移支付3422万元。此类转移支付共分七项内容,主要是地市一般预算收入、工商四税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奖励以及财政改革完成情况奖励。2004年省政府为了加快汉烟发展,将各地市州汉烟销售数量与转移支付挂钩,为此另设了烟草销售激励性转移支付。

3、政策性转移支付16398万元。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公检法司、粮食风险基金、城低保、农村合作医疗等二十项,主要解决近年来中央财政出台的加大教育、社保、城市保障等改革的支出需要。

4、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8340万元。包括是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国有农场教育改革等转移支付补助。

5、取消农业税及特产税7661万元。主要是农业税和特产税取消后,省对各市州补助。

6、调整工资转移支付32695万元。主要是从2000年开始中央财政规定的历次调资按照不同的供给标准给予的转移支付补助。

二、转移支付资金的基本特点

1、转移支付越来越规范。中央、省对下的转移支付的计算按各地区经济水平、人口密度、资源状况、财政供养人员水平等,设置了近百个计算指标,计算时运用了性线代数方法,并且各项指标存在时间的连续性,避免了部分地区过去骗取转移支付指标的问题。所以要求各级财政在基本数据上报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2、地市州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权限越来越小。20世纪90年代后期,省对下转移支付只按地市下达,由各市州根据县市区的基本情况、财力供给水平、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具体分配到县市区,如前三次调资的分配是由市财政完成的。2002年后,绝大部分转移支付资金由省通过各部门上报指标,直接分配到县市区甚至乡镇,地市财政在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上权限越来越小。

3、激励性转移支付比重逐年提高。省对各地市经济增长较快、集中财力较多的地区实行了激励性转移支付,通过对一般预算收入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工商四税增长超过全省平均增幅的计算,省财政去年共拿出3亿元资金对各地市州进行转移支付,转移支付体现了既扶贫又奖富的原则。

4、转移支付反映了经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中央及省对下级转移支付重点解决了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城市社保以及贫困地区问题等,近年来,特别是对国企改革、农村改革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转移支付数额增加也主要体现了对以上改革的支持。

三、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转移支付需要地方给予配套,地方财政增加了较大的压力。19971998年工资调整,地方负担约50%1999年以后地方负担约20%。目前,工资性转移支付除200671日调资因素,省考虑了新增的财政供养人员外,其它的工资性转移支付基本上是按1998年财政供养人员水平测算的。近几年,国企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过去企业办社会部分,已全部移交财政,增加了财政供养人员,这部分人员的工资调整全额由地方财政负担。中央及省下放的财政供养人员增资部分也由地方财政负担。此外,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合作医疗等支出均要地方配套,造成地方财政支出压力越来越大。

2、部分转移支付影响了地方财政分配秩序。中央财政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后,地方财政必须按照中央财政支出的安排原则编制政府预算,如教师工资、政法部门最低经费保障等,带来了其他部门工资和经费供给水平的不平衡。财政支出的性部分比重越来越大,一些政府部门年度内的重点工作财政资金无法保障。

3、中央、省转移支付增加了市级财政监管压力。随着转移支付的逐步规范,每年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市各种转移支付资金的检查,既有综合的、也有专项的,这些检查均需要地方财政部门给予配合,势必增加了地方财政监管的工作量,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四、几点建议

1、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资金。要在对现有的转移支付政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重点,明确专班,明确责任,千方百计向上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资金。要根据转移支付的具体内容和数额以及实际使用情况,将转移支付收支缺口较大的国企改革转移支付、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工资性转移支付以及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转移支付继续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争取更大的支持。要加大对中央、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研究,有针对性地调整收入结构,争取更多的激励性转移支付。

2、进一步完善市对下的转移支付制度。2002年开始,市财政根据各城区财力水平以及收入增幅,建立了一套以解决困难城区为主的转移支付制度。近年来,省对我市实行激励性转移支付后,为了加强对各县(市)区财政收入总量以及质量完成情况的协调、鼓励各城区加大财源建设、增加财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市财政要比照省财政厅对下转移支付的方法,根据城区财力供给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市转移支付制度。

3、加强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检查。要采取部门联动的方式,组织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开展各种专项检查,尤其是要加强对县(市)区的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