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大刊物->黄石人大->2008年第一期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发挥供销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时间: 2018-11-21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发挥供销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市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 郭建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供销社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按合作制运行的涉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大有作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责任重大。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脉搏,切实搞好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做好为“三农”服务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样是搞好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供销社如何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在“立足农村、着眼流通、发展联合”十二个字上作文章。

 ----立足农村。供销社的主要阵地在农村,这是由供销社的性质所决定的。无论供销社怎么改革,怎么发展,都不能离开这个基本的前提,否则,供销社就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死心塌地扎根农村,这一点,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当然,供销社扎根农村,并不是一定要死守农村,而是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着力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农副产品收购网络、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网络、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使供销社为“三农”服务延伸到农村各个角落。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所作为。

 ----着眼流通。供销合作社的行业定位是流通,这也是由供销社的性质和所担负的历史责任所决定的。供销社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以向很多的行业发展和延伸,但作为流通的这个根本不能丢,否则就会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供销社无论做什么事,参与农业产业化也好,兴办“两社一会”也好,都要从流通这个行业着眼,不应离开流通去单纯地搞其他东西,否则将会舍本趋末,得不偿失。我们过去很多的改革探索之所以不能成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很大程度上说就是偏离了这个方向。比方说如今的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供销社就应从流通着眼,着力发挥自己的流通优势,以流通组织的身份参与其中,可以成立农业经纪人协会,组织引领农民从事农副产品经营,从而促进农副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良性循环,使农业生产走上科学发展轨道。

----发展联合。联合是供销社的组织特征,也是供销社的优势所在。但是由于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这个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长期的实践证明,供销社与农民的关系,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农民利用供销社,农产品就可以通过供销网络销往各地,实现其生产价值,从而组织扩大再生产,同时,供销社也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能走向兴旺发达;相反,供销社不为农民所利用,它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就必定要走向衰亡。然而,农民利用供销社,用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是供销社的资金、技术还是人力资源?这些过去供销社都曾经为农民提供过,但似乎都不合农民的口味,对农民并没有产生过真正长久的吸引力。那么,供销社吸引农民的东西应该是它的网络优势,也就是说通过联合而形成的网络优势。举例来说,如前所述,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在于流通,但是仅有流通是不够的,因为单个的企业或基层供销社,尽管可发挥一定的流通作用,但要真正承担起组织农民进市场、延伸农业产业链的重任,仅凭单个的基层供销社或龙头企业是无能为力的。在许多地方,农民卖不出去的东西,供销社同样卖不出去,为什么?就是因为单个的供销社企业并不见得比农民高明。那么,供销社在流通之外还需要什么呢?这就是联合,只有在流通的基础上,把供销社分散的经营网点通过适当的方式联结起来,把点连成线,把线结成网,有了一个信息通畅、流转顺畅的大流通网络,供销社的优势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供销社也因此才会对农民有真正吸引力。

二、必须把供销社置于服务“三农”工作的大局中。

  供销社成长于农村,服务于农业和农民,与“三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长期的工作中,在广大农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新的时期,供销社要想进一步提升在党委、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在农民群众中的信誉,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就一定要坚持和高举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和旗帜,把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植入“三农”工作的大局中,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新农村建设中做贡献、争作为。在这方面,当前主要是要做好四项工作。

    ----抓好资产开发项目建设。加大资产开发项目培育力度,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今年我们已建立起一套具体措施、工作制度和奖励机制,培育一批大的项目建设的招商工作。如市直供销大厦改造项目,阳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特色农业基地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

   ----抓好综合服务社建设。要坚持“五化”原则,实现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的大突破,即:一是组建形式多样化。因地制宜地确定建社形式。既可以是网点改办,社村联办,社商联办,还可以社农联办,社企联办。二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全面推行产权多元化,由经营者控股,或与他人合股经营,或农民之间入股经营,供销社可入股也可不入股,只要能进入供销系统连锁经营就行。资产既可以是有形资产,也可以是无形资产,都可入股。三是组建要素社会化。在综合服务社的社址、经营者的选择,以及创建主体的选择确认上都要突出社会化,不能自我封闭、关门办社。四是经营方式连锁化。将村级综合服务社纳入供销社经营网络建设的规划当中,使其成为网络的终端,让农民买到物美价廉商品的同时,享受到规范的服务。五是服务功能综合化。在服务功能上充分体现“综合”特点,把“综合”两字做好做活,努力把综合服务社逐步建成村级经济平台、文化平台、卫生平台,乃至村务平台。

  ----抓好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要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在突出特色上实现新突破。要依托当地特色农业、优势农产品组建专业合作社。二是在规模上实现新突破。依托市场潜力大,优势比较明显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组建跨区域的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三是在特色上实现新突破,通过创建品牌、发展龙头企业、兴建市场等形式,把专业合作社的产品或服务创建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全市供销社要在抓好对现有专业合作社的巩固、完善和提高基础上稳步发展。

  ----抓好改造整合经营网络。在继续抓好基层社改造的同时,切实抓好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和烟花爆竹五大经营网络的建设也是今明两年“新网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要在整合县域经营网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逐步推动“新网工程”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发展,要把网点的新建与改建相结合,把县域网点与乡镇网点及村级综合服务社的网点相结合。一是继续推进县市区一级以吉华农资为代表的农资连锁,乡镇一级以排市农资超市为代表的区域性配送连锁,村一级以综合服务社为代表的直销店的农资经营三级运行模式,进一步扩大网点范围,增加总经销、总代理的厂家和品种数量,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切实发挥好大冶吉祥、吉利、阳新国药、联发等龙头企业的优势,在城区及周边发展连锁店,增大幅射范围,逐步实现县市区的超市和农村综合服务社的网络对接;各县市区社要积极发展一批便民小超市、连锁店,促进日用消费品的网络建设。三是加大以县级专业公司为依托,乡镇委批点为骨干,零售网点为基础的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建设力度。

三、必须提升供销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加强各级供销社的能力建设是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提高供销社发展能力的关键。当前我们要在提高“五种能力”上下功夫。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要争取政策,加强协调,解决困难,加快发展。要强化开放办社的观念,吸收那些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加入到供销社队伍中来,增加供销社的活力。二要突出抓好“新网工程”建设,提高推进发展的能力。要以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入手,严格落实责任制,把定下来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抓在手上,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三要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制定供销社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研究新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指导基层供销社的发展,把加强基层社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之举,在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不丢、主体地位不丢、市场阵地不丢的前提下,扎扎实实搞好基层社建设。四要提高发展合作经济的能力。供销社作为我国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只有融入合作经济大潮才会有生命力。全国总社明确提出了引领合作经济发展的任务,并要求作为执政兴农的大事来抓。就我市供销社而言,能否担当这一重任,关键是要看基础和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审时度势,主动融入合作经济大潮,不断提高引领和驾驭合作经济发展的能力。五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保持稳定的能力。保持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市供销社改革发展能否继续向前推进的重要保证。要继续高度重视稳定工作,正确处理好职工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完善各项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遗留问题和矛盾,为供销社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