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研究)地方人大网站功能分析
来源: 时间: 2018-11-21
地方人大网站功能分析
胡 欣 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正日益成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新平台,网站成为大多数地方国家机构展示形象,推进电子政务,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载体。作为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如何认识网络、利用网络资源、抢占网络主阵地,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优势,为我所用,推进人大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地方人大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以黄石人大网站建设为例,简要阐述地方人大网站功能。
一、网站是全方位展示人大形象的主阵地。网络及网站,以其传播时间的自由性、传播空间的无限性、传播速度的快捷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被地方各个国家机关的所认识、所利用,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各地人大展示形象的主阵地。其在宣传人大工作中具有五大优势:一是能从多维空间展示人大形象。传统媒体是二维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平面的;而网站宣传则是多维的,它能将文字、图片、图像和声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多方面给社会公众立体地展示了人大的形象。二是能实现人大工作的全覆盖。全方位网站的容量大,为全方位、多层面宣传人大工作提供了可能。比如,黄石人大网站在今年5月份优化升级时,开办了一级栏目15个,二级栏目60多个,包括:黄石人大概况、领导之窗、议决工作、监督工作、代表天地、任免事项、委员会之窗、县市区人大、机关建设、法制栏目、老干部活动等,全面涵盖了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这是其他平台所无法所承载的,是其他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三是能快速反映人大工作进展。传统媒体通常都有一个制作过程。而网站传播制作周期短,可以边制作边传播,甚至网上现场直播,能够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展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种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情况,能够满足社会受众抢抓信息的需求。四是能最大范围传播人大工作信息。网络传播范围广、不受时空限制,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网络宣传可以将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阅读,这是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五是能大大提高人大工作的宣传效率。网络宣传工作成本低,与报纸杂志或电视宣传相比,获得同等的宣传效应,网站宣传的有效千人成本远远低于传统宣传媒体。特别是在传统媒体上做宣传发布后很难更改,即使要更改,成本往往较高;而网站主页内容可以随版主决策的变更随时改变,这是传统宣传媒体不可想像的。综上所述,网站的建立和利用,使人大宣传无论是稿件数量和质量,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还是报道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新的进步,是一块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阵地。
二、网站是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助推器。地方人大网站的建设,给地方人大更好地依法行使职权,推动工作创新创造了条件。一是开辟了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新途径。网站的建立,为人大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开辟了新的渠道;地方人大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前,将拟讨论的事项通过网站发布出去,可以广泛听取社会各个阶层的意见,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了解决策事项的利弊、判断决策的可行性、平衡各方利益诉求提供了诸多方便,从而走出了“耳目闭塞”困境,避免“闭门造车”窘境。网站功能的开发,为人大监督更加“耳聪目明”开辟了新途径;地方人大在开展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时,将有关议题公告出来,可以收集人民群众对专项工作的意见建议,查找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突出问题,大大增强了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审议意见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公布后,可以把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实效性。网站功能的利用,为人大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提供了保障;在人事任免工作中,将拟任命人员的情况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举报,检测群众满意度,为人大严把任免关创造条件。二是建立了上下级人大资源共享平台。网站可以全面系统地将人大基本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统计和上传,重要内容可以建立数据库。用户只要轻点鼠标,便能查寻各个时期人大所作的重要决议决定、开展的重要工作、组织的重大活动和制订的制度,大大方便了机关各部门的信息查寻和资源共享。比如,黄石人大网站设立了 “重要信息”栏目,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及各种资料并上传,反映领导讲话、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和机关建设等方面工作动态,为机关各委办室以及各县(市、区)人大了解市人大机关工作动态和工作部署、工作重点提供了方便。三是开辟了联系其他国家机关的便捷通道。交互性强是网络媒体最大的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通过链接,用户只需简单地点击鼠标,就可以从相关网站中得到更多、更详尽的信息。这样能为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便捷高效联系创造了条件。不少地方人大为此在网站设立日常工作专栏,将人大概况年度计划、工作总结以及形成的决议决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等相关信息予以公布,把人大工作“摆”上窗口,便于“一府两院”更好地了解人大整体工作,更好地配合和支持人大工作。有的地方人大还下设“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建议办理追踪”、“专项工作评议”、“人事任免”等专栏,与“一府两院”密切保持联系,通过双方的互动交流,扩大被监督者的知情范围。
三、网站是人大联系代表常态化的重要渠道。网站的建立,为地方人大在新形势下加强与代表联系提供了新的重要途径和联系新模式,归纳各地的做法,主要有:一是设立网上代表信箱,大大方便了人大机关与代表的联系。通过代表信箱,人大机关可以把代表参加视察、调查、检查及“两会”等活动通知及时地传输给代表;通过代表信箱,代表也可以把闭会期间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传送到人大机关,人大机关及建议承办单位办理答复情况又可以通过代表信箱予以反馈,代表一打开网站信箱便能知晓。这样既方便人大机关和代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二是开通网上信息平台,方便代表获悉政情和信息。通过网上信息平台,人大机关可以非常便捷地通报人大常委会会议、执法检查、视察和调研的情况,包括报告机关的专项工作报告、审议意见及其研究处理情况,拓宽了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通过网上信息平台,适时公布代表建议意见办理进度及结果,既可以保障人大代表的知情权、又能发挥代表和社会的监督作用,推动承办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开通代表先进事迹宣传栏目,激励代表依法执行职务。通过网站宣传代表履职,将优秀代表的照片、事迹和代表活动情况在网上公布,展示代表风采,可以增强了的积极性;公示代表履职情况,可以督促履行职务,增强代表的责任感。
四、网站是人民群众了解人大工作、参与人大工作的快捷通道。综合近年来各地人大网站在联系人民群众方面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及时发布人大工作信息,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各地人大充分发挥网站能快捷发布信息优势,及时发布人大工作的重大信息。在代表大会期间,及时发布有关人代会预备会议、主席团会议和各次全体会议的议程、主要内容、图片等详细情况,社会通过这些信息了解人代会情况,进而了解当地一年来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情况。在闭会期间,将常委会会议的文件,决议、决定和公告及其常委会的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重大活动和日常工作信息等及时网上公布,增加了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为社会知情人大、了解人大工作提供了大量真实、重要的信息。二是设立电子论坛,方便群众发表对人大工作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一些人大在网站开通电子信箱和BBS论坛,引导群众在这些论坛发帖子、讲观点、传信息,比如:西安人大网站专设“市民心声”论坛,让群众在论坛上尽情抒发自己的心声,缓和自己心中怨气。另一方面,人大通过论坛可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收集并判断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人大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府两院”的监督提供了第一手材料,通过对这些意见建议的筛选来确定人大年度工作重点,大大增强了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开动互动栏目,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站。一些地方人大根据网上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开展有针对性的疏导、引导工作。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人大网议日”,每月邀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作为嘉宾,与网民进行网上直接交流,“面对面”与网民进行了交流、疏导、解答。一些地方人大开通网上信访,受理群众信访,然后将网上受理的信访件按照人大工作程序进行研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网上信访反馈信访群众,不仅方便了群众,减轻信访群众到党政机关上访的压力,而且起到了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效果。
总之,网站这个“第四媒体”,正以其所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优势,给地方人大相对传统、模式化的工作赋予了新的活力、新的内涵、新的形象,呈现了方兴未艾的蓬勃发展态势,地方各级人大应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开阔的发展眼光,积极抢占网站这个“第四媒体”。
相关新闻: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