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大刊物->黄石人大->2009年第一期

(专题报道)布局:2 0 0 9

来源:      时间: 2018-11-21

局:2 0 0 9

 

磁湖四畔扬风帆,黄荆山下奏强音。2009212日,黄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在磁湖剧院拉开帷幕。一个个数据的展示,一条条措施的推出,给春寒料峭、危机笼罩中的初春带来了浓浓暖意,黄石人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2009,注定是一个满载希望的数字。

 

2008年:应对挑战 步履稳健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5657亿元,增长116%。地方财政总收入61亿元,增长18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09亿元,增长222%,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完成。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黑色金属、建材、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增幅超过30%,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高新技术三大产业集群产值分别达270亿元、242亿元和200亿元。全市规模企业达到503家,比上年净增94家。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762亿元,增长135%。
  大开放促近大发展。全年共实施项目1159个,其中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0个;中铝铜板带等597个项目竣工投产。黄金山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20平方公里起步区12条主次干道6条已建成;建立了总投资4800多亿元的重点项目库,启动实施140个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项目。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年粮食总产量1163亿斤,增长63%,油料、蔬菜、水产等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中粮集团等一批国内500强企业落户黄石,福润、永惠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龙头企业带动基地面积28万亩,农民收入增幅为近十年来最高水平,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四城同创深入推进。累计投入资金1063亿元,实施城建重点工程59项。改造和新建绿地面积90公顷,建设一、二级公路58公里,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大广高速黄石段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杭瑞高速黄石段、棋盘洲港区一期工程顺利开工。

 

2009年:克难攻坚 科学跨越

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进区域一体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目标展望

全年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2%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重点措施

狠抓项目建设。集中组织实施迎接建国建市60周年活动实施方案确定的150个重点项目,抓好西塞山电厂二期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新冶钢460273、鄂东长江大桥等一批在建项目,确保中铝高精度铜板带、赛福纸基摩擦材料、新化能干熄焦余热发电等30多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突出抓好新冶钢三号工程、阳新核电站、正泰电器黄石生产基地等70多个重大项目的策划工作。积极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放宽民营资本的投资领域,引导民间资本跟进投资。与此同时,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着力开拓农村市场。全力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出台重点项目行政(事业)收费管理办法,加大落实国家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力度,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加快三园一带建设。编制完成三园一带一体发展规划。全面完成黄金山工业园区20平方公里起步区主次干道和工业园区、还建小区区间道路建设,并完善供电、供气、供水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开工建设谈山隧道、李家坊隧道二期,完成70万平方米还建楼建设;突出抓好园区招商和项目建设,在推进26个入园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大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力争引资120亿元,建成投产产业项目38个,落实建设资金15亿元以上。继续引导支持县(市)区和重点骨干企业进入黄金山工业园区兴办工业园。在黄石港工业园、西塞山工业园开展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按照市场运作、市县(区)共建的模式,以西塞山工业园和棋盘洲物流园为依托,统筹推进长江西塞山段和阳新段各3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建设。
  
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编制完成八大产业集群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引导产业集群有序发展。突出抓好新冶钢特钢升级改造、有色铜冶炼加工技改、华新大型水泥装备扩建等30多个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重点项目。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力度,设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及骨干企业、中小配套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建设。坚持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与配套发展中小企业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80家以上。积极组织申报和实施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坚持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着力构建支撑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力争再创12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一批省级名牌产品。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扶持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培植壮大现代物流业,加快棋盘洲、花湖、罗桥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引进和发展一批大型物流集团,进一步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大力提升商贸业态水平,支持黄石港区申报全省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编制完善旅游发展规划,突出打造仙岛湖、东方山、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等优秀旅游景点和工业旅游品牌,着力发展生态休闲和红色旅游,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水平,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加快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培育百亿元产业、十亿元龙头企业、亿元种养殖板块、亩平收入过万元种植大户农业发展工程。调整农业结构,重点抓好5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10个万亩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及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完成人工造林6万亩。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选择2个乡镇实行土地流转改革试点,推进土地集约经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新增、恢复除涝面积236万亩。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转移,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88万人。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启动实施两型社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启动黄金山工业园区等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新冶钢等10家循环型企业和锻压等1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管理,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切实加强节油节电节水工作。继续开展大冶湖、富河、铁金港等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湿地保护。继续抓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和开山塘口、尾砂库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完成峰烈山垃圾处理场沼气发电项目。

提升城市功能。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抓好一批综合规划、专业规划等城乡重点规划编制工作。实施城市道路、环湖开发、城市绿化、旧城改造等四大工程。着力抓好106国道大冶至铁山段改造和快速路三期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对黄石大道东段、武汉路等主次干道实施刷黑改造,力争完成颐阳西路、公园路等6条道路刷黑工程,加快实施川气输黄管网建设。打通环磁湖道路,启动磁湖北岸商居小区建设,完成北岸滨水景观带建设,启动西岸滨水景观带建设,做好南岸土地收购储备拍卖和滨水景观带相关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抓好道路景观绿化、小区绿化、庭院绿化等工作,大力实施国家矿山公园和金山大道绿化、长江外滩防洪和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全年新增、改造绿地面积80公顷以上。坚持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市场运作,加快东风路片旧城改造,启动人民街片旧城和棚户区改造,组织实施冶钢集团、黄石矿务局等企业棚户区和团城山城中村改造。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认真抓好大广、杭瑞高速黄石段、武汉至黄石城际轨道、省道河金线、大棋一级公路、棋盘洲港区12号码头、外贸集装箱码头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咸宁至黄石高速公路等一批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

改善和保障民生。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全面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新增7700人、6000人、1000人、10000人和3000人。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健全农业小三场和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和城区农民新型合作医疗;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乡薄弱学校建设。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十件实事:

1)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52万人次。筹资3000万元,对新增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破产企业和改制企业特困人员及区属困难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实施补贴。(2)筹资4352万元,解决农村108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农村500户、2000人扶贫搬迁建房问题。(3)筹资800万元,完成10个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及背街小巷环境治理任务;筹资500万元,新建、改造城市公厕47座。(4)完成城区10个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工程。(5)筹集廉租房房源700套,其中,市本级筹集500套,大冶、阳新筹集200套;对困难家庭实行住房租赁补贴。(6)筹资2800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75改扩建校舍59万平方米;筹资340万元,建设农家书屋70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7)筹资6000万元,完成铁金港下游79公里河道清淤工程。(8)筹资3538万元,建设市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当年封顶。(9)筹资730万元,建成黄石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0)建成大冶市、阳新县污水处理厂和磁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完成花湖污水处理厂、黄金山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全面实现环磁湖、青山湖排污口截流;开工建设日处理垃圾1200吨、年发电16亿度的黄金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本刊编辑部)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