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春天向我们走来
来源: 时间: 2018-11-21
春天向我们走来
---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意见综述
胡欣荣
早春2月,春寒料峭。330多名市人大代表齐聚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各项报告,反映百姓心声,贡献真知灼见,共商改革大计,描绘发展蓝图。在短短的5天时间内,讨论决定了2009年的工作部署,科学规划了黄石的发展战略,为应对和化解金融危机,创造美好的明天指明了方向。
应对金融危机——必须面对的大挑战
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黄石的冬日寒意陡增。面对汹涌的“寒潮”,代表们竞相献计献策。
抢抓政策机遇。王建鸣等代表说,近一段时期来,中央出台了多项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制订了十项产业振兴规划,各级政府一要“快”,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向上跑项目、争政策;二要“准”,选准符合国家政策、适合黄石实际的项目;三要“狠”,下决心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全力以赴去应对金融危机。杨晓波等代表说,目前黄石面临的政策机遇良多,有“两型”社会建设的试点机遇,还有大冶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政策,阳新的参照西部大开发政策,铁山的“大部门”改革试点政策等等,各地各部门解放思想,用活用好用足这些政策,促进黄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余利先等代表说,当务之急是,要认真清理原有政策,对与上级政策相冲突的,要及时予以废止,保证上级好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与此同时,要根据我市企业情况,积极争取优惠电价政策、矿产资源税调整政策、社会保险费缓征政策、天然气价格优惠政策。刘华等代表建议,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出台保企业促发展的具体措施,真正为企业“减税、减费、减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
信心比黄金还贵。吴兴龙等代表说,金融危机的确给我们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市场需求减缓、投资步伐放缓,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大量职工下岗。但是,危中有机,大挑战孕育大希望,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李远庆等代表说,既要看到面临的诸多不利,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些,更要看到良好的政策环境,看到战胜困难的物质条件更雄厚、经验更丰富。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渡时艰,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以创业促就业。左莉代表说,金融危机带来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就业。各级政府务必将其作为头等大事,以支持自主创业为抓手,制订和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引导和帮助创业者在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信息、旅游、服务等多领域开辟新的创业门路。江华代表说,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经营场所限制,为创业者开辟广阔的创业空间。柯有美代表说,要加快构建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和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支撑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石教法等代表说,要重点关心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加强就业指导,为有能力创业的务工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创业环境,引导他们在家就业创业。
优化服务环境。杨百昌代表说,危机当前,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作风,选派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深入企业蹲点,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李香华代表说,从人文、政策、法制方面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对行业垄断、行政封锁等问题出重拳;对“吃拿卡要”现象和“拖拉”作风下猛药,为企业度过难关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实施“三大战略”——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市委提出的加快实施“三大战略”, 是260万人民的期盼和愿望,是黄石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代表们一致呼吁全市人民要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
发展大产业-——夯实黄石崛起的基石
树立“企业第一”的理念。柯俊等代表说,企业是产业的基础,产业是黄石崛起的基石。要把关爱企业、保护企业家放在实施“三大战略”最重要的位置上,全力支持、帮助和服务企业与企业家。
大力招商引资。陈家宏等代表说,要认真研究沿海产业转移的现状、特点、方向,制订承接对策,有针对性地搞好招商引资。组建招商引资智囊团,策划包装一批项目。董才舒等代表说,要抢抓国家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阳新煤矸石发电早日立项、富池军山核电站项目列入省核电发展规划,力争建设黄石飞机场。王增倍等代表说,要抓好项目规划、管理与宣传,扩大项目影响,以商招商。要严把环保关,决不能图一时之发展,把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引进来
发挥大企业的作用。邱善希等代表说,要以八大产业集群为骨干,延长产业链。把新上项目和推进强势产业、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决不能简单地扩大再生产进行“增肥”。张建文等代表说,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围绕铜及铜产品、钢及钢产品延伸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倾力打造千亿元大产业。加快工业企业上市进程,力争更多的公司上市。万家嗣等代表说,要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支持一棉等企业战略重组,加快锻压等企业退市进园、异地发展步伐。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刘华等代表说,要完善技术创新鼓励政策、项目贷款贴息政策、创品牌奖励政策等,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袁兴旺等代表说,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完善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易学文等代表说,要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草根”经济。
优化经济结构。郭远东等代表说,要加强对服务业的规划引导,科学合理地布局商业网点,规划建设高标准的中心商务区,提升购物环境,增强商贸服务业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黄石港区要申报“全省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试验区”,充分发挥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黄治席等代表说,要支持大冶利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的机遇,争取更多更有利的政策,全力推进资源转型、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黄学湖等代表说,要培育和壮大专业市场,支持黄石港建材市场、上窑小商品市场等做大做强,在南京路建设精品服饰一条街,在“两桥”区域兴办专业大市场,形成规模效应。胡汉启等代表说,要总结推广有关企业利用有色和东钢的废渣、废气、废液和烟道灰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制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下陆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要重视环保产业的发展,注重节能减排,控制环境问题,不能让“五小”企业死灰复燃。
打造大园区——搭建经济腾飞的平台
科学发展园区经济。余昌志等代表说,打造大园区,是黄石经济腾飞的希望。要高起点、大手笔编制“三园一带”发展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各地产业、资源优势,统筹布局,形成明确的发展定位和合理的产业布局,解决园区分工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建立组织协调机构,解决各自为政的现象和招商政策不统一、导致无序竞争的问题。胡超等代表说,要坚持办特色园区的方向,大力实施错位发展、差别化竞争策略,走个性化发展道路。要按照产业类别和产业的关联性分区布局,吸引同源、同产业链项目落户,实现产业逐步向园区集中,园区向专业化发展,形成集聚效应。
加快沿江经济带建设。魏强等代表说,黄石长江经济带70多公里,建成之日,就是黄石腾飞之时。要科学规划沿江经济带,做好产业布局和项目规划;成立有关机构,组建相关投资公司,搭建投资平台,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创业。刘道田等代表说,要坚持交通先行的战略步骤,完善铁路、水陆交通设施,推动沿江经济带早日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增强园区软实力。王书林等代表说,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要按照“统一管理、封闭管理、程序简化、服务高效”的目标,创新机制,力求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效率最高、费用最低,将园区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特区”,提高园区的竞争力。
建设大城市——早日实现黄石人的梦想
谋划城市建设的方略。夏祖乔代表说,建设大城市需要我们用宽广的视野、科学的理念来谋划城市的未来,在城市规划、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城市品位上突出黄石气派、黄石风格、黄石魅力。曾元生代表说,城市发展,规划先行,要充分发挥全市人民的智慧,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大城市的规划。刘修海等代表说,要站在全省全市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大城市建设,加快与武汉城市圈城市对接,依托武汉提升黄石的区位优势;要统筹市区与大冶、阳新共同发展,加快形成以市区为龙头、大冶、阳新为两翼、中心城镇为支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周少雄等代表说,目前城市建设的思路非常符合黄石的实际,既要坚持“南向对接,东向开拓,沿江发展,环湖开发”,还应“西向延伸”,合理调整铁山的行政区划。胡敏等代表说,要以“四城同创”为抓手,加快旧城、“城中村”和棚户区的改造步伐,促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曹淑明等代表说,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目前,城市管理不尽人意,垃圾箱随意摆设,车辆任意停放,“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城市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程炎林等代表说,要改变目前的管理现状,必须更新观念,强化精细管理,改进管理体制,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突出城区的管理主体地位,将执法权部分下放城区。刘志明等代表说,要加强违法建筑、噪声污染、户外广告、油烟扰民等专项治理,解决排洪港道淤塞、污染严重的问题,重视城乡结合部位环境整治和背街小巷管理,净化美化环境。加快上港路等城市次干道的改造、延伸和完善,方便群众出行的需要。熊铁等代表说,加强对出租车行业的监管,整治下陆和铁山出租车收费漫天要价、公交车同城不同价的问题。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李声高等代表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建设大城市过程中,要注重融入文化元素、赋予文化内涵,形成黄石的形象化标志和视觉规范。要充分挖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矿冶天坑等优势资源,发展以矿冶文化为主体的工业特色旅游;加强古民居、古村落、古遗址的保护,延续城市文脉,保留城市记忆,增强城市底蕴,塑造城市形象。肖炎生等代表说,要恢复和增强工人文化宫的文化休闲娱乐功能,为市民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石贤淼等代表说,要加快“三馆一中心”建设,运用科技手段研制开发体现黄石人文、地理、冶炼、旅游等方面的科普展品,增强黄石文化的魅力。
建设新农村——百万农民的期盼
近几年,党的农村政策似春风吹拂,给农村带来生机活力,给农业带来巨大发展,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代表们说,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又给全市百万农民带来了新的盼头。
正视现实。柯亨松等代表说,“三农”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我市对农业重视还不够,措施还不够有力,投入还不够大,支农资金增加还不够,农业发展还不够快,特别是水利设施老化、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土地抛荒较为严重,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在成绩面前正视不足,将“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加大投入。罗克林等代表说,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投入,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互动机制,帮助大冶、阳新农村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抓住今年的有利政策,加紧对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和改造,尽快启动富河中下游防洪灭螺二期工程建设,下大力气整治村庄环境。胡红卫等代表说,要重视村民饮水工程建设,早日解决农村,特别是木栏村和秀山煤矿社区居民吃水难的问题。
用活政策。徐德世代表说,要积极争取将阳新纳入全省新农村建设实验区,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用好“家电下乡”等政策,加快农村生产资料和消费市场的建设,拉动农村消费。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活动的深入开展。用好各种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用活林权改革制度,推动林业快速发展。
建立农业园区。李莉等代表说,要选择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的农业项目入园,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市有示范园,乡有示范区,村有示范户”的目标,整合土肥、植保、种子、蔬菜技术资源、项目资金,全面建设高产农业示范区。李朝强代表说,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做好大企业、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黄东如等代表说,当前我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较好,相关部门要及时构建政策性畜禽养殖保险体系,帮助业主规避多重风险;完善疫病监测体系,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鼓励引进畜禽粪便净化技术,推广沼气利用技术,着力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马作才代表说,要将阳新的油茶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项目,帮助解决油茶发展种苗供应不足等矛盾,促进油茶产业做大做强。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黄石的需要
民生问题事关百姓生活,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代表建议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应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发展大教育。应楚洲等代表说,要加强学校特色创建,支持二中调整学校规划、三中和实验高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启动十中校园改造规划,妥善解决湖滨路小学定点还建问题;帮助大冶解决高中教育资源不足,加大对铁山教育的扶持力度。唐祥华等代表说,要关注教育均衡问题,积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建立教师合理的流动机制,解决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积极参与武汉城市圈的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办好黄石职业教育园区和青少年活动基地。刘永刚代表说,要落实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的政策,解决高中教师绩效工资问题,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张松等代表说,要建立预防为主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农村卫生行业管理和农村卫生机构改革,科学配置农村卫生资源,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陈福胜等代表说,应合理确定社区医院的功能定位,加强社区医院硬件设施投入和人才建设,解决发展空间问题和医务人员待遇。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医保结算方式。
健全社保体系。谈春华等代表说,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比例,逐步解决教育、卫生系统职工参保问题。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体制上、财力上保障农民养老金稳定增长。何显棠等代表说,要完善廉租房和经济实用房建设的相关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改善职工住房条件,缓解市民住房压力。
注重食品安全。胡劲松等代表说,目前,市区有数百家制作豆腐、臭干子、牙签肉、各类卤菜、腌菜的企业,95%以上是手工作坊式生产,不具备应有的卫生条件。为了便于监管,建议兴办安全食品工业园,将这些企业集中在园区内生产,以确保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要建立食品综合监管机构,强化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立食品安全公告制度,完善食品生产经营准入制度和食品安全举报机制,维护消费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关新闻: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