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纵横)关注水土保持:一个事关科学发展的话题
来源: 时间: 2018-11-21
关注水土保持:一个事关科学发展的话题
詹金灿
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秀美山川,是一个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
黄石,素有江南明珠之称。这里不仅是江南聚宝盆,更有着秀美的青山绿水。然而,也许你想不到,今天的黄石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8.35%,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之一。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制约了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脚步。
18年坚持:水土保持工作初见成效
《水土保持法》是1991年颁布实施的。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加强监督,强化执法,广泛宣传,为推进我市《水土保持法》的贯彻实施,做了大量工作。
健全执法监督体系。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市水利水产局设立了水土保持科和水利技术推广水土保持检测中心,大冶市成立了水土保持局,阳新县及各城区先后成立了水土保持监督站。目前,全市各级水土保持专职、兼职执法监督人员共有48人,形成了组织落实,机构健全的水保执法体系。为了促进《水土保持法》的贯彻实施,各级政府还依法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制定了《2001年至2010年水土保持规划》,划定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增强了水土保持的可操作性,使水土保持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强化预防和执法监督工作。1991年以来,全市编(补)报、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72个,累计收缴水土保持“两费”620万元,促使开发建设项目业主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资金累计2.1亿元,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近2.3平方公里。近年来,市水利水产局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28起;大冶市立案查处257起,结案236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6起。各级政府不断开展水土流失专项治理行动。大冶市把取缔小选矿、小洗矿、小冶炼、小红砖、小化工等“五小”企业,作为遏制人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工作的重点,明确规定在2010年10月以前分期分批对全市690家“五小”企业全部关停。
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防治工程建设,通过以坡改梯和种植经果林为重点,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1999年至今,我市通过申请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国债项目,分年度完成了12条小流域的治理任务,共完成国债总投资112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3平方公里。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营水保事业,全市建设农业生态庄园56个,水土保持基地12个,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加强大中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武九铁路、黄石长江公路大桥等建设项目严格按照“三同时”制度要求,修建水土保持设施,防止水土流失,取得很好效果。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武钢大冶铁矿结合旅游开发,投入巨资将其废弃的大型露天矿场,进行植被恢复,现建成国家矿山公园,既治理恢复了生态环境,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山塘口带来的话题:急待解决的沉重忧思
半城山色半城湖,是美丽黄石的名片。这里的半城山色,就是依偎城市周遍犹如玉带横陈黄荆山。有了这道天然的风景线,山水资源独特的黄石在江南的秀色里格外为人称道。然而今天,这张名片却存在严重的隐患。黄荆山北麓:沿线因长期开山采石,山体和植被破坏严重,岩石裸露。到目前为止,黄荆山北麓从西塞山建化总厂上窑矿起,西至下陆区牛角山矿,共有26个开山塘口,被形容为我市秀美山川的“牛皮癣”。南麓:33个开山塘口使蜿蜒秀丽的黄荆山千疮百孔,苍夷满目,不仅制约了我市向山水园林旅游城市发展,而且给黄金山工业新区的建设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黄荆山的情况还只是黄石水土流失的一个典型案例。那么出现这些问题,原因何在?
2008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一次水土保持法执法检查。这次执法检查发现,尽管《水土保持法》已颁布了17年,各级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大力的宣传贯彻,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一定差距。许多地方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法制观念非常淡薄,对水土流失带来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部分县(市、区)及乡镇大多存在重发展轻保护、重开发轻治理的思想,当经济利益与水土保持发生冲突时,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有时甚至以优化投资环境为由,干扰有关部门的正常执法。很多项目业主受经济利益驱使,不编制水保方案,不采取治理措施,只管开发不管治理,施工中随意向江、河、湖、库、农田抛弃废渣、尾矿的现象时有发生,水保执法明显滞后于环保执法。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不够深入,对水土保持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具体体现。
黄石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从总的情况看,我市土壤侵蚀总面积1312.72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35%,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之一。其中,轻度侵蚀861.43平方公里,中度侵蚀401.28平方公里,强度侵蚀42.92平方公里,极强度侵蚀5.86平方公里,剧烈侵蚀1.23平方公里。强度以上侵蚀主要集中在大冶、阳新采矿比较集中的乡镇以及黄金山工业新区。从生态破坏情况看,我市是个资源型工业城市,因矿产资源开发,大型水电、公路、铁路项目的动工和建设,加上农业生产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非常严重,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在各种人为因素中,矿产资源开发特别是开山采石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最为严重。据统计,我市现有有证矿山302家(其中采选矿202家,采石100家),因矿山开采而形成的裸露面积达到638万平方米。从治理难度看,资金投入大、技术难度高、工作难度大。2000年,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根据市政府提出的议案,及时作出了“关于综合治理黄荆山北麓沿线采石场的决议”;此后三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集中力量,下了很大气力,分期分批关停了造成严重生态破坏的黄荆山北麓23个采石场。但因治理难度大等原因,多年开山采石而造成的52万平方米的裸露山体,至今未按决议要求进行绿化复垦和治理。目前,既没有治理方案,也没有投入主体,谁破坏、谁治理的规定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不仅如此,北麓塘口还未治理,南面山体又陆续破坏。从2002年起,经有关部门批准,仅沿黄荆山南面现黄金山工业新区范围内,又相继开工33个采石场,目前每个采石场的塘口立面已达到8000平方米以上,大的有1.5至2万平方米,且不少塘口每年在以20万吨以上的采石量全负荷开采,已经造成黄金山工业新区还没有建成,生态环境又急剧破坏,举目望去,千疮百孔,满目苍夷。此外,长江沿岸黄颡口段6个采石场,以及富池沿江开采的28家采石场,也同样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同时,有关项目审批职能部门没有依法将水土保持方案,纳入开发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之一;项目建设中《水土保持法》明文规定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大都得不到落实。水土保持工作存在无资金保障、无必要的监督监测设备、乡镇一级无预防监督机构的“三无”现象,致使防治水土流失速度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科学发展:青山绿水不是梦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是黄石今后的发展目标。
2008年底,黄石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我市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情况的检查报告》。会议认为,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科学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入扎实地开展《水土保持法》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工作,努力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水土保持意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治理水土流失。要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创新管理体制,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特别是要立足当前,坚决扼制新的水土流失现象发生,逐步恢复生态环境。
据此,会议作出了《关于综合整治开山塘口的决议》。鉴于开山塘口关停以及治理恢复难度大的现实状况,常委会要求:第一,市政府要把开山塘口综合整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当前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组织专项整治行动,成立专班,明确专人负责和协调。第二,突出重点,加快整治黄金山工业新区黄荆山南麓的开山塘口。黄荆山南麓的开山塘口已经对黄金山工业新区的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重点整治黄荆山南麓开山塘口,既是水土保持工作的现实选择,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要求,更是黄金山工业新区开发建设的迫切需要。当前,开发区管委会已经着手开展了整治行动,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对象及目标,提出了整治步骤和措施,目前按逐年关闭、分步实施的目标正在落实,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关停难度大,需要市政府加强领导,需要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共同推进整治行动。黄荆山南麓的整治工作,要根据既能够保证生产建设需求,又有利于今后的利用与恢复,更有利于黄金山新区建设与发展的精神,按照沿黄荆山主脉不能采、沿路沿江景观带不能采、临近居民区周边不能采的原则,分别设立主采区、禁采区、限采区。要尽快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该关停的坚决关停,该整合的进行整合,做到集中限点开采,适度规模经营。同时,也要对长江沿岸黄颡口段和富池段的采石场进行整顿。第三,要提出全面、具体的整治规划和方案。全市开山塘口整治工作要加快治理速度,加大整治力度,要提出具体整治方案和落实具体的年度关停计划,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整治完毕。第四,切实加大治理恢复的力度。对已经关停的开山塘口,特别是沿黄荆山北麓的开山塘口,要尽快研究制定治理方案,确定治理主体,筹集治理资金,引进治理技术,落实治理措施,明确治理责任,限期治理恢复生态环境。第五,严格控制新批采石场。要确立硬性标准,抬高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把好关。对新批采石场,必须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落实治理主体和治理资金,确保项目停产后能够及时有效治理,切实把黄金山工业新区和沿江经济带建成经济繁荣,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工业新区和经济走廊。第六,对全市污染大、水土流失严重的“五小”企业及无证开采矿山,要借鉴大冶市经验,开展集中专项整治,促进生态环境的早日恢复。
针对执法检查报告作出决议,在黄石市人大常委会历史上还是首次。会后,常委会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公开了执法检查、会议审议以及作出决议的相关情况,市主要新闻媒体都专题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市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提出了整治开山塘口的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并向常委会提交了整改报告。
2009年3月,笔者来到了黄石劳教所四大队采石场的整治复绿工程。该处面积9000平方米,为露天剥离开采,风化雨淋后极易发生坡体坍塌、岩石掉块和坡顶覆盖层垮塌的灾害。目前,市国土资源局正与相关设计单位完善工程技术设计书,力争以最科学、安全、经济、有效的办法,使已关停的采石塘口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生态恢复。按照市政府的意见,国土资源、水利、环保、建设、园林等单位正在落实开山塘口的综合整治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青山绿水不再是梦!
相关新闻: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