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执着追梦的公交人
来源: 时间: 2018-11-21
力创公交优秀的实践者
——记黄石市十二届人大代表谢质彬
郭 辉
黄石市民搭乘公交车,每天都能感受到我市公共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舒适豪华的空调车、卫生整洁的车厢、美观精致的景点式候车亭、宽阔便利的港湾式站台、优化便捷的公交线网、文明优良的乘务服务,市民眼中的公交车变得更漂亮、更舒适、更快捷,服务更优良了。这些变化,无不得益于公交集团领导者力创公交优秀的成功实践者。
黄石市十二届人大代表谢质彬,现任市城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建设部劳动模范。他自参加工作就在公汽公司,从学徒到司机、从班长到站长、从队长到总经理,直到如今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凭借勤奋踏实的作风、乐于贡献的精神,赢得了广大职工的称赞。公交集团在他的策划和带领下,以创建“服务优良、企业优秀、公交优先”为目标,先后获得全国诚信示范企业、省最佳文明单位、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1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黄石公交一路线、三路线分别被评为全国、省城市公交文明线路。据我市行管部门公布的2008年度公交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调查显示,市民对公交服务的满意度为85.63%,比去年同期84.5%上升1.13%,公交优质服务质量获得广大市民的肯定和认可。
实践三部曲之一:面对困境—启动市场
股份制试点让步履艰难的公交企业破茧重生。90年代初期,市政府为了解决“乘车难”问题,率先在全省全面放开客运市场。个体中巴车、出租车、电动三轮车异军突起,城市客运市场竞争激烈,公交客流大量流失,营运收入急剧下滑,企业简单再生产都已难以维持,职工工资不能按月发放,步履艰难。
1992年,时任公汽公司副经理的谢质彬冲破思想束缚,打破常规,提出对公交6路线进行股份制经营试点的设想,即由国家、法人、职工共同入股,实行优化组合,单车风险抵押承包。当时,公司许多人都对股份制运行非常陌生,6路线职工听说要搞股份制改革,都担心自己的入股钱会“打水漂”。许多职工提出了“安稳过日子、不要冒险改革”的观点。有的职工提出,搞股份制是不是意味着“走资本主义路线”,这些担心也困扰了公司部分领导。
不改革,企业就没有出路。谢质彬及时果断地制订出6路线试行股份制改革方案,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得到公司领导班子认同和支持,营运单位领导、党员带头入股,终于有司乘人员愿意试水,拿出自己的积蓄交给公司,走进这个全新的体制中。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融资200余万元。同年9月,黄石市通达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股份制改革很快见了成效。市民坐上了45座的新型公交大客车,车速快捷了,客流上来了,职工收入增加了,服务态度也好了。失去的客运市场通过改革又回归了,通达公司当年税后利润达到65.58万元。尝到甜头,公汽公司随后不断扩股,1994年又将7路线作为扩大股份并入通达股份公司。
实践三部曲之二:引入机制—拓展市场
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黄石市委[1999]5号文件和[1999]21号文件的出台。为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步伐,市城市公交集团挂牌,原市公共汽车公司、轮渡公司、出租公司进行行业整合。
不改革,企业就没有发展。谢质彬积极把现代企业制度引入企业,按照“三个有利于”,专业化分工与集约化经营的要求,主辅分离,以“股、售、租”结合,将公交主营以外的出租公司、轮渡公司、广告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辅业剥离出来,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现有公交资源,提高公交资源的使用效益,企业规模经济形成。组建集团当年,轮渡公司减亏100多万元,出租公司由组建集团前亏损100多万元,实现了收支持平。在集团体制改革、主辅剥离后,谢质彬又积极着手策划产权改革,着手成立了公交驾校、公交旅行社等控股公司,为企业生存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公交集团拉开了以推进产权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由于城市公交属公益性事业,黄石公交在改制时,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实行国有控股、职工全员参股的改制形式,组建成“黄石市城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实行国有控股、职工全员参股,其中国有独资公司城投公司4280万元,占总股本85.6%,职工股720万元,占总股本14.4%,按全体员工以风险金认购,职工股以集团工会法人名义注册。2001年7月7日,城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了创立大会,谢质彬当选为公交集团董事长。
企业改制后,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之路。2001年底,公交集团一次性通过ISO9001:2000认证,获得中、英版本的质量证书,成为全国首家获得此项认证的公交企业。这种管理体系使公交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后,公交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了增长,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营运收入由改制前的3000万元增长至5000多万元,固定资产原值由8000多万元增长到1亿元,由过去免税吃补贴到每年向政府交纳税费300多万元,职工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
实践三部曲之三:顺应民心—赢得市场
认识来源于实践。2003年3月24日,十堰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公交事业全盘民营化的城市,公交业内引起震动。身为黄石公交企业统帅的谢质彬始终坚持着心中的理念——公交是社会公益性行业,公共服务业不能简单地实行市场化。他和职工们说:“公交车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体现着市民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我们不能损害乘客的利益,去抢这个螃蟹吃。”改制经营五年后的十堰公交,先后发生的四次全城停运事件,最后以政府收回公交特许经营权而告终。
但此时的谢质彬,也在煎受着黄石公交经营机制蜕变前的考验。从1992年开始的单车风险抵押承包为已断奶找市场的黄石公交,在企业发展融资困难的过渡期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贡献。它的最大优点是精细化管理,节约成本、开支。但在新时期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明显,如单车私营承包带来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形成公交公益性服务与承包车主利润追求上的失衡,使得公交车压站、拼抢、甩客等现象普遍,乘客投诉环比上升。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必然要求。面对当时各地公交事业市场化发展趋势的城市公交,何时能回归公益性定位?身为人大代表的谢质彬坚积极争取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提议案,寻共识,积极与各方沟通,为此不懈的努力和奔波。2006年,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开始得到全国各级政府的重视,我市出台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施意见》,2007年,十七大精神如沐春风,各省、市政府重新审视公交,在“公”字上做文章。从中央部委到省、市地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得到积极落实,城市公交明确回归公益性的定位。落实市公交优先各项扶持政策已提上政府议事日程,市政府要求尽快组织市财政局、建委、物价局等部门专题研究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的意见。谢质彬意识到公交优先大环境的来临,就是再次深化内部改革、创新企业经营机制的最佳战机。
同年7月2日,公交集团筹资830万元全部更新3路旧公交车,对其单车承包经营机制进行公车公营试点。谢质彬亲临一线,每天的办公室地点就在3路车起点站客运站,与线路员工们一起推进试点工作。新起点、新步伐,3路线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收支。通过近一年的营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成效明显:每月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加利润10万元,年增加利润120万元,乘客普遍反映线路营运规范、运行准点,3路线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局面。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试点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为公车公营全面铺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年11月,2路公车公营工作也顺利完成,随后8路、13路、14路、17路、23路等公交线路推进落实公车公营或模拟公车公营机制。公车公营转轨对企业来说最大的压力,是更新车辆所需的大量资金。在政府扶持能力、财力有限的条件下,谢质彬采取从银行贷一部分,职工内部筹资一部分,同时公司与客车生产厂家进行“伙伴经营”的办法,先后筹得无偿贷款1000多万元。谢质彬说,此次改革,从单纯利益型向公益服务型企业转轨,为市民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安全准点、服务优良的乘车出行环境,公司还将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7000多万元,把单车承包体制基本转变为公车公营方式。
公交和谐发展就是要顺应民心,乘客的满意就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公车公营后,谢质彬又着力加大公交企业的高科技管理含量——公交车上安装IC卡智能售票系统、全自动语音报站器、GPS卫星定位智能调度系统的配备,使公交车运营由“人治”转向科学、规范管理;推行亲情化服务——企业开通了16小时公交服务热线,与市长信箱、电信114号码百事通、市政110实现对接服务,并开通公交网站,希望“与乘客的距离不再遥远”,在调度室、超市、社区新增加了IC卡售卡充值点;倡导绿色公交出行——同年11月,我市首条纯天燃气公交线路2路环保公交车上路营运,其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80%,噪音可降低40%;实施公交“扫盲工程”——同年12月,17路公交线及20路循环线、23路线、24路线等4条线路相继开通,解决大泉路、广州路、发展大道、金山大道沿线市民和企业员工上下班乘车难的问题。
谢质彬常说,公交优先即百姓优先,公交优先,企业必须先优秀。要做到“公交优先”,除了政策的扶持、政府的支持,作为公交企业首先要从自身做起,通过企业自身解放思想,深化内部改革,改善设施、服务、营运、文化等,创造自我、滚动、创新发展的公交发展模式,让市民“出门有车站,抬脚上公交”。他提出以线网优化、车辆优质、票价优惠、环境优美、员工优秀、举止优雅、安全优等、服务优良“八个优”来实现公交服务的优质,服务乘客,奉献社会;用以“诚”待客保质量,以“信”待客创品牌,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赢的价值标准,来赢得信誉,塑造公交服务品牌,确保公交优秀,赢得市场。
蜕变后的公交集团,在谢质彬的带领下,围绕黄石的经济社会发展,紧紧抓住公交优先发展、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与员工形成共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公交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显著提高。车辆档次品位有了新突破,空调线路占有率达59%,空调车覆盖率占总营运车数的78%;公交8路(空调)线、12路线、23路线上了纯天燃气公交车。一辆辆款式新颖、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的豪华空调车象城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美化了市容、亮丽了街景。公车公营线路已达13条,占公司营运线路的59%。公交车停靠规范,行车有序,服务言行规范,投诉率大幅下降。新开通延伸公交线路6条,公交线网覆盖率已达80%,提前完成公交“十一五”规划目标。公交场站建设有了新突破,完成大桥停车场建设一期目标。新建17路大桥、11路沿江大道江堤、23路东方装饰城停车坪1,067平方米,招商引资新建改造了黄石大道、沿湖路景点式不锈钢站亭150个。公司行车准点率98%、完好车率99%、安全事故间隔里程 310.9万公里/次。公交车运营准点了、路上跑稳了、站上不压了、行车安全了,老百姓出行方便了、乘坐舒适了,促使部分骑自行车、摩托车的群众回流选乘公交车。全年提供老人、残疾人等免费乘车1,230万人次,学生优惠乘车900万人次。乘客满意度逐步上升。2008年实现营运收入5,600万元,完成目标的140%,同口径相比增加收入1,268万元,增长了33.1%,客运总量实现0.9亿人次,当年度以500万余人次的递增速度攀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谢质彬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工作扎实、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的基层人大代表,他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职工,赢得了乘客,更赢得了事业。公交集团在以他为首的党委班子的带领下,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迈向现代化。面向明天,规划未来,黄石城市公交集团将以建设新黄石、构建和谐公交为动力,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乘客至上”的服务宗旨,努力提高运营服务整体水平,深化改革,服务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管理,提高素质,为进一步方便全市城乡居民出行,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大城市——黄石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关新闻: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