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大直通车->代表服务平台

关于上半年政府工作情况的通报

来源:      时间: 2018-11-21

关于上半年政府工作情况的通报 

黄石市人民政府

2010728日)

各位代表: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要求,现将上半年政府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大人、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按照市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迎接建市60周年和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以下简称“双迎”)为契机,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两型”社会建设,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02.4亿元,增长15.6%;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2.9亿元,增长1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01亿元,增长2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09亿元,增长38.1%。总结上半年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工业经济恢复较快。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3.2亿元,增长23.2%。工业经济效益明显,销售收入、利润和利税总额等效益指标增幅分别达52%87%6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增长26.11%。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良好,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两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6.81%70.21%二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7.79亿元,增长7.67%。粮油生产保持稳定,夏粮总产4.33万吨,同比增长5.66%;夏油总产6.23万吨,同比增长3.73%;畜牧、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家禽出笼数量增长84.96%,水产品产量增长8.48%。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中粮100万头生猪养殖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三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新签合同项目42个、合同投资额83.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共实施项目935个,同比增加36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20个,同比增加26个;“双迎”项目扎实推进,6大类、62个项目已有30个竣工,其它项目均可在7月底竣工交付使用。四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划已编制完成,启动了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城市申报工作,实施了新冶钢特钢升级改造等一批重点转型项目,土地、投融资、科技、行政和社会领域等改革进一步深化。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9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633元,增长14.49%。与此同时,全市各项事业都有新的进展。

二、政府工作的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回升向好的发展势头,为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从政府自身工作来看,主要是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一是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科学引领结构调整。按照“统筹协调、一体发展”的要求,编制出台了“三园一带”、新港物流园区、黄石长江经济带等发展规划,使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重新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路线图”进行了调整完善,并制定出台了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同时,全面启动了“十二五”规划和1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谋划新一轮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和措施。二是着力推进八大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积极落实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直通车服务等措施,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能源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医药四大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壮大。上半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2家,黑色、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增幅分别为36.81%70.21%,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建材水泥、化工医药等四大产业增幅均在20%以上切实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协调服务,努力扭转外贸出口持续下滑的态势,上半年完成出口2.66亿美元,6月当月出口环比增长15.9%,单月已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引导广大农民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全市种植千亩以上种粮大户达21户,规模化种粮复种耕地面积达到36万亩。加大重点农业项目实施力度,全力支持中粮、雨润、永大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中粮集团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25亿元的集生猪健康养殖深加工、生物质能源发电、产业化基地建设为一体的综合项目顺利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突破性抓好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上海三元等一批重点林业项目先后落户我市,上半年全市新增杨树、杉木等用材林基地3.24万亩,油茶、柑桔等经济林基地2.62万亩。四是抢抓节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坚持以举办矿冶文化旅游节为契机,突出抓好五大工业遗址等景点建设、酒店宾馆改造升级、城市矿冶文化包装等项目,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上半年全市旅游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 64.15 %。坚持市县共建原则,积极推进新港物流园建设,着力打造现代物流中心。目前,投资100亿元的新兴铸管重型物流园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棋盘洲港区一期工程12号泊位水工建筑物基本完工,新冶钢码头扩建工程桩基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加大大超市、大卖场的引进力度,积极推进商业网点进社区、进农村,着力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元至6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4.5亿元,同比增长18.6%

(二)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一是以“双迎”项目为重点,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对62个“双迎”项目实行“一名市领导挂点、一个责任主体负责、一个工作专班协调、一周一次督办、一月一次通报”的“五个一” 强力推进机制,各项目责任单位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积极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倒排工期,日夜加班,抢抓进度,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创造“黄石速度”。到目前为止,节会项目已全部开工,所有项目均能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围绕节会引资目标,健全招商引资服务机制和考核管理机制,组建了71个招商小分队,由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带队,瞄准境外及沿海地区的大企业、大公司、大财团,全力开展招商邀商工作。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先后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招商,组织了黄石(佛山)铜产业招商投资说明会、黄石(东莞)鞋类产业招商说明会和“湖北台湾周”等经贸招商活动,上半年全市通过专题招商共签约项目31个,协议投资额43.65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1个,投资额近30亿元。三是坚持以“三园一带”为重点,着力打造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平台。大力培育园区经济,统筹推进“三园一带”开发建设。上半年全市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13亿元,增长40.76%,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4.24亿元,增长40.56%;各级园区共实施重点项目23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4个,新开工项目96个,引进资金41.7亿元,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9%以上,高于全市9.4个百分点。全市已建成省级工业园区6个,黄石经济开发区3月份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金山工业园区围绕机械设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高新技术等产业,着力推进园区招商和项目建设,新签约项目累计投资已超百亿元。

(三)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抓手,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认真落实资源型城市转型实施意见和“两型社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出、项目支撑的要求,努力推进城市全面转型。一是加快实施一批重大转型项目。大力推进新冶钢460273钢管、有色铜冶炼改造、西塞电厂二期、华祥水泥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促进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能源等四大传统产业向优势产业转变;积极实施三环锻压工业园、富成2万吨肉食品深加工、阳新宝加鞋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发展壮大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接续替代产业;同时,引进实施黄金山太阳能光伏发电、大冶雨润国际广场、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二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主要推进了四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大部制、大科室制改革,精简11个部门和70个部门(单位)内设科室;深入推进“两集中一代办”,24个部门成立行政审批服务科并在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加强3GTD电子政务在行政服务上的应用,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平台,推行审批项目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了审批提速、效能提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金融合作,引导金融投入,上半年金融性投入总额达303.15亿元,同比增长6%;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43.61亿元,同比增长21.54%,增量居全省第3位。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新引进兴业银行在黄设立分支机构,全市银行机构达到14家,成为全省除武汉市外设立银行机构最多的城市;创新金融产品,实行“无抵押信用贷款”,解决群众创业资金瓶颈问题;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市中小企业担保资金由1亿元扩大到2亿元;城投公司成功发行首期10亿元企业债券;建立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有色、邦柯、三丰等3家上市后备企业预计下半年可实现报备辅导。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土地整理机制创新,上半年全市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耕地占补项目共被批准立项59个,预计新增耕地1.72万亩;积极推进工矿废弃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近700亩;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加快矿产资源整合和采矿权有偿处置步伐。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抢抓“双示范一试点”城市机遇,组建工作专班,编制规划和方案,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加大科技项目向上争取力度,上半年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省科技项目67项,立项15项,落实资金4580万元,是去年全年争取资金的1.4倍;安排1000万元科技三项经费用于科技项目贷款贴息,帮助57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3.8亿元,新引进创投资金5000万元。三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以黄金山低碳产业园、下陆循环经济工业园为重点,深入推进循环经济“310工程”,加强新冶钢、有色等重点企业低碳技术应用,初步构建了黄石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目前,黄石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已经省评审通过,黄金山低碳经济示范区和下陆循环经济工业园已报省政府待批。黄金山低碳产业园改革试验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37亿元,总投资3500万欧元的市工矿集团地热利用项目入选中法合作项目。四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综合采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开展节能减排,实施有色铜冶炼改造等26个总投资27.4亿元的重大节能减排项目,黄石电厂、西塞电厂燃煤机组脱硫工程等8个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基本完工,已建成污水处理厂5座;积极开展以关停“五小”企业为重点的环保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环境现场管理,全市重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和达标率均达99%。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板岩山、铜录山矿矿山地质灾害治理、黄荆山北麓开山塘口恢复植被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9%,削减二氧化硫近1.1万吨,化学需氧量近4500吨,市区环境空气主要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171天。

(四)以开展“双迎”活动为契机,加快推进大城市建设步伐。积极抢抓“双迎”活动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四城同创”为抓手,按照规划引导、功能完善、建管并举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大城市建设。一是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认真筹办“双迎”系列活动。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品位设计,积极筹办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及建市60周年系列活动,成立了高规格筹备工作委员会,组建了强有力的专班,建立了筹备工作推进机制、考评体系和筹备工作具体行动方案,形成了“全员上阵、全民办节”的工作格局,确保“双迎”活动各项目标任务按进度推进。目前,宣传工作按照“市内形成合力、市外重点推介,市内氛围浓厚、市外影响深远”的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造势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的节会氛围。活动策划工作进展顺利,尤其是对开幕式文艺晚会、新闻发布会、矿冶文化及资源型城市转型论坛、“万人一日游”等重点活动精心筹划,细致准备,目前各项活动的宣传发动、节目创作、专家邀请、人员组织等正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二是编制完善城市和交通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抓好市区铁路网线外迁、武黄城际铁路相关站场等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加快完善黄石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总体布局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公路水路重点项目规划等相关规划。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方面,上半年投资19.81亿元,大力推进一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李家坊二隧道及北接线工程全面完工,市政道路桥梁维修工程已完成道路、人行道维护改造5.43万平方米和9座桥梁维护,团城山公园改造、澄月岛危房改造、磁湖北岸二期等工程进展顺利;新增、改造城区绿化面积 100.39 公顷,新建改造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46个,完成15个庭院(小区)绿化达标提档升级;7个社区的综合环境整治基本完成,农贸市场改造顺利推进,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交通方面,上半年投入18.84亿元,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已于4月份顺利合龙,预计10月份建成通车;大广高速、杭瑞高速和城际铁路黄石段项目进展顺利;黄咸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发改委和交通运输厅的联合审查,控制性工程将于年内开工;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已列入湖北省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规划,正在申报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公路地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新建、改造一二级公路路面94.2公里、县乡等级公路32公里、省际出口及断头路16.5公里、通村公路272.5公里。四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全面拉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通过全面实行门前“三包”,重点打造“一中心两圈六带”,加强城区主次干道临街781栋楼宇和环磁湖等区域的立面整治及拆违工作等,全市洁化、亮化、美化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五)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努力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了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保增长、促转型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积极落实全民创业扶持政策,深入推进创业带就业工作,全市已建成创业园(街)31个,上半年创业成功2073人,吸纳和带动就业8905人。突出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三类群体”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均超过预期目标。二是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加强社会保险工作,上半年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233.7万人(次),新增净参保人数6.27万人(次),征收社会保险费9.42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增加养老金134/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从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和8万元。新农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综合参保率达66.76%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一手抓棚户区改造,一手抓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全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试点工作,上半年筹集廉租住房房源352套,棚户区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3个,十三排棚户区还建点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加大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上半年全市共向上争取城低保、农低保资金1.3余亿元,城低保标准上调50/月,农村低保对象新增1万人。同时,积极做好救灾减灾工作,发放减灾救灾资金182万元,向青海地震灾区捐款1450万元。三是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农村地区继续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发放救助资金2300余万元,资助高中、中职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万余人;投入4000万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30家试点医疗机构药品零差价配送工作,完成27家基层卫生院(室、中心)的改造。同时,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积极抓好人口计生工作,扭转了人口计生工作落后局面。四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大力开展矿山安全、尾矿库等专项整治,保持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平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扎实开展“四访促和谐”、“书记(局长)大接访”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进一步畅通了信访渠道,全市信访形势进一步好转。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尽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全市经济整体上仍处在恢复性增长阶段。金融危机对我市的影响来得早、冲击大、走得晚,目前经济整体上还没有彻底走出困境,部分主要经济指标目前的增长还只是恢复性增长,个别指标在全省的位次与2008年同期相比有所后移。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6位,后移了2位,与一季度相比减缓3.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总收入比2008年同期少0.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居全省第7位,后移了2位,增幅在全省排名第15位,全市经济整体上还没有彻底走出困境。二是农业受灾严重,灾后重建压力较大。78日以来,我市连续遭受强暴雨袭击,是继1998年后雨情最大、汛情最猛、险情最多、受灾最重的一次,给我市农业生产及农民增收造成较大影响。三是外贸出口压力较大。上半年,全市完成外贸出口2.66亿美元,同比下降1.9%,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1.2%,尽管今年降幅逐渐收窄,但与全国、全省外贸出口大幅增长相比,差距仍然不小。四是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46%,自去年2月份以来首次增长幅度低于40%,其中上半年比一季度回落了1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8个百分点,其中456三个月分别比前一个月回落2.83.24.6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有所减少,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677个,同比减少63个。

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大战略”为统领,紧盯项目,狠抓招商,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努力确保今年各项任务及“十一五”目标全面完成。重点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圆满出色完成“双迎”活动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快“双迎”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工。精心组织好系列活动,力争把矿冶文化旅游节办成国际有影响、国内争一流的重要文化盛事。全面总结办节经验,最大限度放大节会效应,努力把节会经济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毫不松懈地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重点是抓紧做好“双迎”经贸招商活动重点客商邀请、签约项目筛选等各项筹备工作,同时统筹谋划和组织推进全年招商引资工作。围绕全年项目排定的单子,坚持一手抓重点“双迎”项目的竣工投产,一手抓明年及“十二五”重大项目的策划储备工作,继续保持全市项目投资的强劲势头。三是全力抓好灾后生产自救和重建工作。在抓好抗洪抢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加大灾区重建投入,加快农田水利水毁工程修复和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四是着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两型社会”建设。重点是抓好一批支撑引领城市转型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项目,同时积极推进一批改革创新项目,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的突破。五是双管齐下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在增收方面,坚持一手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等税收主体,一手抓地方零散税收的征收力度,强化征收手段,确保应收尽收;在节支方面,除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民生支出及新农村建设等支出予以确保外,继续压减和严格控制其它支出。六是统筹做好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十二五”规划编制等各项工作。坚持把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确保民生投入有较大幅度增长。正确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着力抓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早日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任务,进一步明确新一轮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和主要措施。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