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5月份,监察司法委员会对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查,先后听取了大冶市、阳新县和开铁区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到基层派出所、街办和社区实地查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措施落实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1年4月以来,全市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打防并举、齐抓共管,全力推进侦查打击、宣传防范、预警劝阻、源头治理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破案上升、打处上升、发案下降的“两升一降”工作目标,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权益和社会稳定。一年来,共破获电诈及关联犯罪案件1531起,同比增长233.1%,打处涉诈嫌疑人1892名,同比上升227.9%。今年1—5月,全市共立电诈案件880起,同比下降40.6%。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反诈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出台了《关于开展“全民反诈、全民防诈”工作意见》,完善市县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两级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并将反诈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予以积极推进。强化督导问责,建立情况通报、红黄牌警示、挂牌问责等考核机制,推动压实部门和属地责任。每月对全市公安机关反诈工作专项考核排名,定期对全市各县市区和成员单位打击治理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排名通报,对连续两个月排名靠后乡镇挂红牌整治。去年12月以来,共对3家治理涉案“两卡”不力单位进行了约谈,下达督办函6份。阳新县对涉诈重点人员劝返不力、工作滞后的白沙镇和浮屠镇启动了问责程序。
(二)强化案件侦办,严打整治卓有成效。全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反诈主力军作用,不断优化“研、交、办、督、结”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全市发案数逐月下降,在全省率先遏制住了电诈案件高发势头。开铁区公安分局加快线索研判,给打击电诈犯罪“提速”,电诈案件的侦查周期由过去的一个月缩短至一周,并一举打掉了我市建市以来最大的45人诈骗团伙。市检察院发挥捕诉合一优势,加大与公安机关沟通力度,将办案关口前移,受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457件,同比上升46.3%。市法院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惩治力度,全年判决诈骗嫌疑人221人,同比上升38.3%。在严厉打击同时,公安机关和银行金融机构加强联动,全力做好追赃挽损工作。今年以来,共止付涉案资金1.15亿元,同比上升61.1%,冻结涉案资金9825.9万元,同比上升10.2%。
(三)紧盯人卡同治,倒逼落实监管责任。紧紧抓住“人”和“卡”这两大涉诈关键要素,要求严格履行监管责任,落实管控措施,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一方面全力做好涉诈重点人员管控,市公安局建立本地涉诈重点人员数据库,实行动态监管。大冶市、阳新县、西塞山区、开铁区相继发布了敦促滞留人员投案自首公告,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劝返措施,全市滞留缅北人员由584人下降至123人,劝返率达到80%,位居全省前列。另一方面严格“两卡”行业监管。以“断卡”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强对银行卡和电话卡的源头治理,着力堵塞监管漏洞,责成银行和通讯部门对14家营业网点、57名内部人员进行行业处罚,实施信用惩戒1130人,全市涉案“两卡”数量下降了68%。
(四)注重关口前移,多措并举做好宣传防范工作。一是多方位开展宣传。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平台,广泛开展防范电诈宣传教育活动。大冶市公安局通过抖音、微博、微信多渠道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组建了女警反诈宣传队,深入乡镇街道开展文艺演出,努力提高群众识骗防诈意识。二是实施反诈预警劝阻。注重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建立专门预警劝阻工作平台。依托反诈预警系统,采用“线上预警,线下劝阻”模式,对接听诈骗电话超过两分钟的潜在受害人开展预警劝阻,一年来共发出手机短信预警指令43.3万余条,拨打劝阻电话29.1万个,上门劝阻受骗群众3200余人次,累计避免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三是注重群防群治。组织开展“扫楼行动”,上门入户宣传,推动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65万人次。积极开展“无诈社区”、“无诈校园”创建工作,着力构建全社会反诈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反诈宣传防范还不够精准。当前各地反诈宣传方式多为拉横幅、发微信、贴标语、发传单等“大水漫灌”式宣传,反诈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我市“国家反诈APP”安装注册率低,群众知晓程度还不高,全市实名安装人数仅为65万人。特别是阳新县作为一个百万人大县,反诈APP注册率还不到14%,距离注册率50%的目标要求有较大差距。
(二)打击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目前我市案件破案、打处数均创历史新高,但群众损失金额却同比上升了10%,高达2.2亿元。追赃挽损率不高,资金返还率低,仅占受害人损失总额的4.6%。我市90%网络诈骗案件为诈骗关联犯罪,源头打击力度不强。在司法办案中,公检法在证据认定、管辖权等方面有时不能达成共识,影响了定罪量刑。
(三)齐抓共管格局尚未形成。有的成员单位思想认识上还有误区,还存在打击治理电诈工作是公安机关一家之事的错误认识,工作主动性、参与度不够,齐抓共管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部门、行业及互联网企业监督体系不健全,行业监管还有漏洞。镇区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够到位,阳新县劝返工作负面排名全国第23,随时会被国务院联席办挂牌整治。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以防为先, 开展精准宣防筑牢反诈防火墙。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全市各地各部门要强化反诈预防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全覆盖。司法机关要认真分析研判我市高发诈骗类型、易受骗群体,有针对性地加强警示教育,加大以案说法力度,用真实案例、身边事例警示和教育群众,推动宣传工作由营造氛围向提升识骗能力方面延伸。要在增强宣传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尤其要加大对老年人、学生等重点群体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识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强化预警劝阻,研究建立相关工作机制,提高网络诈骗信息堵截能力。积极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切实提高群众对“国家反诈中心”APP的认可,提升自主安装使用率。
(二)依法从严打击,不断增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质效。公安机关应当切实履行“主打”职责,依托“情指勤舆”一体化作战中心,打破警种壁垒,汇集警务资源,构建多点合成、流转高效的全市一体化打击机制,提升涉诈案件攻坚能力。严厉打击涉“两卡”违法犯罪,坚决斩断犯罪链条。进一步完善快速核查打击处理机制,依法及时冻结涉案问题账户,最大限度追赃挽损。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协作配合,认真贯彻“两高一部”发布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统一办案工作标准,确保罪责刑相适应,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三)抓好综合治理,形成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合力。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面开展“无诈社区(村)”等创建活动。全力做好涉诈重点人员劝返及管控工作。要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充分发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全面推动各成员单位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协调和督促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主管部门,在“两卡”管理、线索摸排、调查取证等方面主动配合,在信息共享、技术咨询、打击犯罪等方面全力协作,不断提升打击治理的整体效能。要针对打击治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行业治理责任,着力堵塞监管漏洞、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