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青年夜校火爆“出圈”,黄石青年夜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学习资源,让青年夜校在黄石持续升温,更在黄石市掀起了一股“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的新式夜生活的潮流。
如何让青年夜校“走红”又“长红”,持续吸引广大青年的关注和参与?
2月6日,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纷纷将目光聚焦在“青年夜校”这一热门话题,他们围绕黄石青年夜校的发展蓝图,积极建言献策,推动青年夜校持续繁荣发展。

现象 青年夜校点亮黄石青年求知热情
2024年4月15日,我市第一家青年夜校——西塞山区青年夜校正式拉开帷幕,并迅速吸引了广泛关注,成为青年业余生活的新选择。紧接着,黄石港区青年夜校、大冶市青年夜校以及黄石日报·青年夜校等相继成立,为青年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市民张吉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从没想过能报插花、八段锦、舞狮等课程,如果不是因为青年夜校的宣传推广,我都不知道成年人也可以学习这么多有趣的课程。”青年夜校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既有传统技艺如书法、绘画,也有新兴课程如插花、八段锦等,满足了不同青年的学习需求。
27岁的市民毛琳就是青年夜校的受益者之一。她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深入学习。自从去年报名参加了黄石港区青年夜校的书法课程后,毛琳的书法学习之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第一次走进了线下的书法课堂,就感受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老师的悉心指导。“每周两次的课程安排,不仅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更让我在书法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随着黄石港区青年夜校新一期书法课程即将开班,毛琳再次表达了她的期待:“这次我也会积极报名书法课的。”
剪云坊非遗手作馆负责人殷海霞,是黄石日报·青年夜校的一名教师,她告诉记者:“自去年5月起,剪云坊开设了拼布绣手作初、中、高级夜校课程以及植物染、扎染、蜡染等夜校课程。每期课程班的成员都控制在20人以内,以确保教学质量。教学成果显著,学员们的学习热情高涨。”
声音 市民期待青年夜校课程再优化
随着“夜校”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了这一学习热潮中。然而,在热情高涨的背后,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大家的热情真的非常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室里的人却越来越少,很多报名的学生中途就放弃了。这让我觉得有些浪费资源,毕竟每一堂课都是老师们精心准备的。”毛琳告诉记者。
黄石日报·青年夜校的教师董晓磊也对此深有同感。她认为,上课时的氛围其实相当不错,但课程一结束,大家的学习也停止了。董晓磊补充道:“一节课的时间,对于技能化的课程来说,只能算是浅尝辄止。因此,我希望能将夜校的课程能像老年大学一样,设置成学期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
青年夜校的迅速流行,无疑得益于其专业性和实惠性两大核心特征。然而,随着夜校的蓬勃发展,一系列挑战也随之而来,其中经营困难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尤为突出。
“一些低质量的课程以低价为诱饵,混淆了大众的认知,影响了青年夜校的整体形象。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夜校的资质进行认定,以确保课程质量。”殷海霞认为,多宣传优质夜校,打造黄石的品牌夜校,也可以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员的需求和提升教学质量。这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夜校教学队伍,也可以为夜校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回应 推进青年夜校规范化运营
“青年人的兴趣多样化,只有更灵活的课程安排和多样化的内容,才能吸引他们。”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年夜校作为满足青年群体终身学习、技能提升和社交需求的重要载体,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具有重要价值。从2024年4月份开课至今,黄石各级团组织青年之家共开办青年夜校活动700余场次,设置有书法、手工、瑜伽、舞蹈、吉他、插花等30多门课程,参与青年人数达1.1万余人次。
“如何增加参与率、设计课程、提升教学质量,以及资金、师资、宣传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还需要考虑。”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申请相关资金支持、与社区或者企业合作,推进青年夜校规范化运营,为更多青年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是当下发展的方向。
对于青年夜校未来发展,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年夜校以强化青年思想引领为出发点,以提高青年整体素质、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促进青年社会融入、拓宽青年联系渠道为主要内容,常态化开展有益课程活动,让更多青年在业余时间有新追求,好去处。青年夜校需要跳出传统教育框架,方能在终身学习的浪潮中占据独特的位置。
建议 优化课程设置,创新课程内容
“如今的青年夜校更加聚焦青年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需求和兴趣爱好,满足了年轻人自我成长的新追求,也成为了青年业余生活好去处。”市人大代表冯美剑认为,青年夜校为年轻人提供了丰富自我、展现自我、塑造自我的宽广平台,进一步丰富了青年社交的“新场景”,帮助年轻人从“键对键”社交转向“面对面”相聚,广大青年群体在青年夜校中不仅能学艺,还能拓宽朋友圈,一举两得。
“青年夜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广泛征求青年人的意见,了解青年人喜好,优化课程设置,创新课程内容,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深入性。”市政协委员陈伟春建议,“可以采用合作办学的形式,将公益性、服务性相结合,夜校的老师可以向社会进行招募。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选择,非遗记忆、沉浸式阅读、手工制作、家庭教育,烘焙等。”
市政协委员罗桃仙认为,当下的青年夜校应该进一步拓宽学习范畴,在设置课程上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深拓传统文化的学习,特别是中国非遗的独特内涵与传承;另一方面应该积极推进新科技知识的学习,比如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普及。“在师资力量上,要多方延请专家,让广大青年接收更加前瞻的学习内容,为黄石培养更多高级知识人才并学以致用,成为建设新黄石的后备中坚力量。”罗桃仙说。(记者 彭金 万泰然 黄醒尘 鲁冰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