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河南省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定》。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锚定“两个确保”奋斗目标,紧扣实施“十大战略”,奋力转作风提能力,聚焦民生热点问题,深化重点领域立法,创新立法体制机制,以规范我省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行为的立法“小切口”,推动解决事关公共卫生和公众健康的“大问题”,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餐饮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高站位谋划立法项目
河南省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和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采用“小切口”的立法形式予以规范,意义重大。一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从我省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立法的地方特色,丰富完善立法形式,立一些“小快灵”法规,需要几条就定几条,能用三五条解决问题就不搞“鸿篇巨制”,切实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二是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以精细的立法切入点、精准的制度设计,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具体立法工作中。三是彰显了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规定以“小切口”书写公共治理的大文章,是地方立法形式和内容上的有力创新,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在提升创新能力和作风建设上的生动实践,为我省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法治供给。
高效率推进立法进度
规定从立项到出台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为加快立法工作进度,促成法规尽早出台,一是发挥人大主导立法作用。省人大常委会领导亲自点题,定期听取立法工作情况汇报,全程关注立法进度。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协调小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对立法提请时间和法规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督促、协调和解决。二是实行立法专班推进。法工委作为法规牵头起草单位,不断深化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节奏更快、标准更高、规矩更严、效果更好”的工作理念,全面统筹立法工作,组织省市场监管局、省卫健委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等成立立法专班,有效整合精干立法力量,有力提高立法效率水平,圆满完成了各项立法任务。三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规定草案做到最大限度、最广范围向有关单位和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立法工作开展到基层一线,到餐饮企业就戴口罩的范围标准、成本听取意见,在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当地餐饮行业等面对面研究修改法规,充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使立法更能兼顾各方利益、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高质量规范立法内容
规定不分章节,只有9条1121字,在立法形式上化繁为简、短小精悍,在立法内容上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一是提高了立法质量。形式上不追求条例化和综合结构,克服了地方立法大而全、照抄照搬的弊病,避免了重复立法、低质立法、无效立法,做到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二是解决了实际问题。短短9条都是“干货”“实招”,关于适用范围、主管部门、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义务、监督举报、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言简意赅、焦点鲜明。以戴口罩这一日常行为作为切入口,将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上升法定义务,助推解决社会大众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突出问题。三是发挥了立法引领作用。法规对餐饮从业人员未按照规定佩戴口罩的行为注重教育和引导,发现后先责令改正,只要及时改正就不再处罚。对拒不改正以及餐饮服务提供者未尽到管理责任的行为,法律责任设置都较轻,重在引导公民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规定出台前后,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营造了餐饮从业人员自觉佩戴口罩的浓厚社会氛围。(来源:河南人大)
陕西人大:从“台前跑”转为“幕后盯”
预算联网监督给老百姓晒“明白账”
“通过省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实时监督预警,我们发现个别政府部门项目支出进度缓慢,便立即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并得到积极反应,督促了项目经费执行进度。”日前,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预算监督联网中心副主任任毅指着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上的实时数据,感慨颇多,“以前对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往往是厚厚的一摞材料无从下手,如今在电脑上就能实时查看政府的每一分每一笔钱,并进行全过程跟踪。”
“政府的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花得效果怎么样?”这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2018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启动了预算和国有资产联网监督系统建设,提出了加强新时代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的“133333”总体工作思路,即制定一个标准、健全三个体系、突出三个重点、注重三个结合、提供三项服务、推动三个拓展。在联网系统建设、运行规范、应用深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盯紧百姓的“钱袋子”,把日常监督从“台前跑”转为“幕后盯”,促进政府管好、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
率先建成省、市、县三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让审查监督智能科学
任毅所说的省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是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于2019年在全国率先建成的省、市、县三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该系统构建了贯穿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应用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增设数据清洗功能,政府部门只需将原始格式的数据报送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由系统进行清洗、加工,并按照标准格式存储。
“有了省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既不增加政府部门的工作量,又防止了因格式不规范而导致的数据应用不充分等问题,有效提升了系统全面、及时获取数据的能力。”任毅说,截至2021年11月底,省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已录入2013年以来财政预算、决算数据,有9个方面317个大类10626项,共4361多万条。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人大联网监督系统建设与运行方面,全国唯一的省级地方标准——陕西省《人大预算和国有资产联网监督系统建设与运行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20年12月28日发布实施。
据介绍,《规范》主要围绕省市县(区)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运行,从系统框架、功能要求、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审查监督和服务保障、问题处理和反馈、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有效解决了系统建设及应用过程中数据采集范围不统一、数据获取不及时、指标设计不全面、流程管理不规范、兼容性较差等问题。对进一步推进全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一张网”建设,完善预算联网监督机制,提升系统应用成效,提高各级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全国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与运行方面唯一的省级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相关标准的空白,为全省各级人大开展预算和国有资产联网监督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工作指引,也为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出台提供了参考。”任毅说。
发出预警信息3580条筑牢风险底线
预算联网监督基础在联、关键在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为加强预算监督提供了现代化的抓手和工具,结合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数据信息,发现一些部门单位存在预算执行偏慢、结转结余资金规模大等问题,可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推动问题及时解决,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测,筑牢风险底线。
2021年7月,陕西省人大预算和国有资产监督系统预警,一单位的“十四运无线电保障”项目执行较慢。“十四运”筹备工作是陕西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问题,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高度重视,迅速向省财政厅发出监督函,要求省财政厅尽快予以核实,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整改落实工作,确保“十四运”保障有力。
在省财政厅的敦促监督下,该单位加强项目协调力度,全力加快项目实施进度,2021年9月底,项目执行进度达到80%,有力保障的“十四运”的顺利召开。
而这只是省预算联网监督系统落地开花的缩影。据任毅介绍,自系统运行以来,实现了省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关口前移,形成了事前审查批准、事中监督整改、事后追踪问责的全新工作模式,全面提升了审查监督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2019年以来,省人大预算和国有资产联网监督系统共发出预警信息3580条,经分析核实,问题3043个,均得到圆满解决。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先后有1500人次登录系统,提出意见建议348项。”任毅说。(来源:陕西头条客户端 )
中山人大:为代表开通“专列” 让建议搭上“快车”
人大代表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由人民选举产生,广泛联系人民、听取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意愿,人大代表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各级人大代表也不断加强与全体人民群众的联系。
3月31日上午,中山市人大常委会“香山号”人大代表直通车(下称“人大代表直通车”)正式开通,这一探索就是基于加强同人大代表联系、从而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需求,将为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履职提供新渠道,为代表履职开通“专列”,让代表建议搭上“快车”,从而让更多人参与到社会监督和治理中来。
为代表建议提供“加速器”
人大代表直通车甫一开通就被赋予明确定位:学习宣传平台、履职工作平台、服务联系平台和监督管理平台。
除了让人大代表们掌握更为权威、全面的理论知识,人大代表直通车以“坚持问题导向、小切口、一事一议、明晰问题、细化建议”,增强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人大代表直通车的开设是互联网+在代表工作中的创新实践,中山人大为代表建议的提出、交办、承办、答复建立快速绿色通道,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中山市从顶层设计上开设的这一通道则为代表们的建议加了“加速器”,用更权威的方式保障代表建议更快得到回应。
“闭会期间,有人大代表直通车这样一个固定渠道来提建议是非常好的,会更直接,从而提高履职效率。”省人大代表周翔说。
这次人大代表直通车的开设不是偶然,3月11日召开的中山市委人大工作会议上,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文海在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建言献策作用,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明确指出,人大常委会机关要搭建人大代表“直通车”平台,在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围绕群众所期所盼发挥好人大代表作用,及时为群众解决问题,建设美好中山。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欧阳贵有在会上作出回应,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人大代表直通车的开设是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服务市委中心工作的具体举措,在正式开通前,中山市人大常委会还专题研究开通人大代表直通车的具体工作。人大代表直通车开通当天,郭文海强调,人大代表从人民中来,就是要代表人民群众发声,“香山号”人大代表直通车为人大代表发声提供了很重要的途径。
这一顶层设计决定了人大代表直通车的权威性,是代表们可以信赖的平台。
不是“花架子”,而是“实心竹”
不管是何种渠道、何种形式,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代表履职、为人民服务上。在这方面,中山人大作出了很多有效探索,其中自2018年6月5日开始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的“回应民生”栏目,通过“不打烊”的代表联络站收集民意,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已经回应问题数千个。这一栏目的创新实践还被省人大办公厅列入了全省人大工作的培训教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这些建议往往是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成果,及时了解代表们的建议对回应民生意义重大。
人大代表直通车的一大重要作用就是:拓宽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的履职渠道,让人大代表更经常更充分参与人大日常工作,更好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和民智作用。同时改进人大代表的履职方式,让人大代表更直接更及时更有效提出建议,切实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并发挥代表服务联系群众、代表参与人大工作、常委会服务联系代表的服务联系平台作用。
人大代表直通车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人大代表可通过“中山人大”微信公众号所设立的“代表直通车”一栏提交建议,也可通过专线、电子邮箱、邮政专用信封和面对面反映等形式提出建议,确保代表建议上传下达、快速流转,并通过领导专报和部门专函督办的形式,提高人大代表履职督政的时效。
也就是说,中山各级人大代表们以往需要层层审批的建议现在通过直通车可以直接到达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极大提高了代表建议被看到的效率。
此外,人大代表直通车操作界面中“进度查询”的设置也十分人性化,让代表随时掌握自身建议办理进度,更能激发他们履职尽责的积极性。
同时,中山市人大常委会还按照建议的类别让各工作机构对号入座,限时跟办督办,把代表工作上升为市人大各工作机构的常规性综合性工作,落实代表机关的建设要求,提升代表建议的办理质效。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市人大常委会还会将建议整理后专项专函交给政府和有关机关组织办理,并将重大问题、重要建议“一事一议”专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人大代表直通车不是“花架子”,而是“实心竹”,是真正能够帮助人大代表传达声音、让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好通道。
首个“直通车”建议聚焦中山低效“工改”
人大代表直通车开通当天上午,后台就已收到8条人大代表提交的建议和意见,其中,市人大代表冯镜华、钟向宗提交的主题为“‘工改’工作推进中出现政策不协调问题”的相关建议是人大代表直通车后台收到的第一条建议,目前这一建议已经由中山市人大常委会专报给中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当前,中山市已经吹响全市工改工作的号角,人大代表把目光放在“工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可谓是十分贴切中山发展大局。
这条建议围绕主题逐一指出了“工改”工作中出现的企业土地“多宗归一”政策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建议既贴合实际、又直指问题,为中山市“工改”更好地推进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目前,该建议已经由中山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一事一议”制度专报中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专报中,中山市人大常委会还就建议内容办理提出建议。这是人大代表直通车开通后办理的第一例重大建议事项,人大代表提出建议、中山市人大常委会专报中山市委、市政府,整个过程仅用了半天时间。
开通仪式上,欧阳贵有指出,开设“香山号”人大代表直通车,是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创新举措,也是人大代表的履职工作平台、服务联系平台等,为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认真履职尽责提供了渠道,激励人大代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励各级人大常委会机关服务联系好人大代表,共同为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建言献策、建功立业。这为人大代表直通车的前路指明了方向。
未来,这一平台还将把更多的金点子从人民群众中收集起来、由人大代表传递上来,为中山市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助力。(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