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从1954年至今,历经阳光和风雨,人民代表大会已走过70个春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改革和创新中与时俱进、砥砺前行,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70年来,黄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在我市改革开放大潮中彰显了强大的制度力量。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有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黄石的发展实践,开启了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崭新篇章。
以良法善治谱写地方立法精彩篇章
6月15日,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破解电梯加装难题”节目,聚焦黄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该栏目注重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作用。
《黄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施行后,《新闻调查》栏目记者来到黄石,实地调查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的痛点、难点和解决方案。节目从“一楼二楼反对加装电梯,同单元意见不一致怎么办?”“专项补贴、绿色通道……多措施缓解居民经济压力”“加装电梯成烂尾工程,再次加装安全如何保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黄石如何破解电梯加装难题的故事。
自3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以来,作为全国首部适用全市域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为破解加装电梯意见统一难、资金筹措难、建设监管难、维护管理难等“四大难题”提供了法治保障,也为推进全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按下了“加速键”,获得省委、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被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半月谈》《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和省级媒体争相报道。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审批加装电梯457部、竣工198部,加装电梯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着力推动立法决策与服务大局、改革决策相衔接,坚持“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在精选立法项目、创新立法机制、提升立法质效上不断发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其中,2016年,市人大常委会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第一部法规《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为传承城市文脉、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了法治保障。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启动《黄石市矿山生态修复条例》立法工作,历时三年的反复修改、精心打磨,自2021年7月正式实施,用“最严密制度最严格法治”有力保障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顺利推进。2019年和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黄石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黄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法治方式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保驾护航。
以高质量监督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问的是大事、难事、人民群众的关心事。
6月28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精心组织了一场“大考”。在市人大常委会三楼会议室,一场聚焦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的专题询问会在此举行。
提问、回答,追问、补充……当天,市城管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国网黄石供电公司、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等8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前来“赶考”。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组成的“考官团”与前来应询的“考生们”相向而坐,接连发问。
这是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3年间开展的第5场专题询问,频次之高、力度之大,是历届人大常委会之最。
2022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每年聚焦一个主题,选取不同重点开展多次专题询问,通过响鼓重锤、连击发力的方式有效传导压力、推动工作落实,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2022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开发区企业水电热等要素保障”“建设项目验收难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主题,开展了2场专题询问;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又围绕文明城市创建,聚焦“停车难停车乱”和小区物业管理开展了2场专题询问,让企业用电闪停暂降、停车泊位供给不足、物业收费定价不规范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综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工作评议、调研视察等多种监督方式,创新开展专题询问等刚性监督,努力做到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以监督推动落实,真正让人大监督的过程成为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和促进发展的过程。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助推黄石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完善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建设情况向人大报告制度,听取科技创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现代港口城市建设视察,专题调研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工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凝聚了开拓创新、加速转型的强大合力。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的监督推动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先后4次获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考核优秀等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多次获国务院激励表彰,13次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
以人民为中心激活基层民主活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承载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和实践。
“作为一名基层群众,我参加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的法律征询,提出的意见建议被市人大常委会采纳,民主立法实实在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家住铜都社区的居民陆合香,先后多次参加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的法律法规意见征询,提出的“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居民委员会、基层调解组织、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治理模式”建议被吸纳进《黄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立法工作中的生动体现。2023年,黄石市人大常委会将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与优化基层立法联系点相结合,推进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迭代升级、融合发展,让更多的基层“金点子”搭上了立法“直通车”。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活力在基层,主体在代表,关键在实践。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代表行动”为抓手、以阵地建设为依托、以基层实践为动力,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载体作用,用制度创新拓展民主民意表达的广度深度。
加强阵地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的实施意见,明确联络站“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五大功能,推动全市225个代表联络站实现规范化建设,指导县(市、区)高标准建成6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得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艳玲充分肯定。在创新代表线上履职方式上,市人大常委会指导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推广使用“街道人大在线”“码上见、马上办”“e新履职”“代表同心码”等网上履职平台,初步实现代表与选民“全时空”“零距离”的互动联系。
发挥代表作用。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经济发展、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开展“代表行动”,动员各级人大代表争当政策法律宣传员、矛盾化解协调员、依法行政监督员、民声民意联络员、模范标杆示范员。在去年的“三进三促”代表行动中,全市30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共组成199个代表小组,深入企业、乡村、社区访民情、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开展代表集中活动26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668件,办结594件,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城市书房和口袋公园建设、老城区供水二次加压等一大批惠民生促发展的好事实事。
强化基层实践。市人大常委会坚持运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五共”理念,指导县乡人大开展基层民主实践,推动“五大民主”在基层落地见效。大冶市在乡镇推进民生实事代表议,组织代表对镇区重点项目、重要民生实事项目集中视察;阳新县积极探索“在外代表履职”和“在外选民权利保障”的新实践,在温州设立全市首个人大代表异地联络站;黄石港区、西塞山区分别打造“相约星期二”“代表有约9号见”等工作品牌,定期组织代表接待选民,倾听群众意见建议;西塞山区推广“选民点单、家站派单、代表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制”工作机制,用“菜单化”服务推动解决民生实事;下陆区在居民家中创新设立院落式人大代表联系点,方便代表就近联系居民群众;开发区·铁山区坚持开展人大代表与选民集中见面日活动,组织代表广泛深入接待选民。通过打造各具特色的亮点品牌,全市各级人大对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更加深刻、行动更加有力、效果更加务实。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黄石人大成立70周年为契机,坚定信心、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奋力开创全市人大工作新局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黄石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